从对同情的反应可以看一个人的自卑与自信
心结:我抗拒对自己伸出援手的人
最早开始关注同情心这个议题,是读教育的时候,那时我将同情视为一种美德看待。
直到几年前听闻一位学妹的故事,加上当时转向心理学研究,这才开启了对同情心的心理学理解。
故事是这样的:学妹已经是逐渐淡出适婚年龄的年纪,左邻右舍的大叔大妈比她自己爸妈还关心她的婚事,害她回家路上还得避开这些长辈。她觉得自己一个人过挺好,也不希望为结婚而结婚。当她谈起这些长辈,她说每次被他们说得自己好像很需要帮助,那种感觉极为不舒服。
「他们很同情我的处境,我也不能说他们这样不好,是不是我心里有问题?」学妹问我。
§ 同情心是什么?
要解答学妹提出的问题「为什么被同情让人不舒服」,我们可以先对同情心有点理解。
中国很早就有关于「同情心」的论述,但首位将同情心列为单独研究主题的,是清末大儒王国维,他在《教育学》中阐释人天生除了理性,还有情感。情感和生理的感受分不开,所谓「感之始为身体上之苦乐」。
王国维从过去的文献与论文中推导,得出了这样的结论:「情感」做为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,可分为几个项目:
一、是喜怒哀乐之「情绪」
二、是情绪中推察他人苦乐而感知的「同情」
三、情绪高尚者谓之「情操」
四、由美丑而生的「审美之情」
五、依善恶而起的「道德之情」
六、对神明而起的「宗教之情」。
现代教育心理学也谈同情,石中英教授定义同情为「所谓同情心系指知道他人的不幸或受苦,就很自然的有怜悯之情或悲伤的感觉。」[1]
在哲学与教育学之外,南加大的神经学家Immordino-Yang博士通过MRI,人类大脑的海马回(hippocampus)对人与人之间,生理与心理的痛感,具有感同身受的天性,推论这便是社会中人与人连结的基础。[2]
然而,既然同情心是天性,为什么有时同情心的表现反而使人感到不舒服?就像在饥饿时得到一颗苹果,却难以下咽。
§ 当同情心只是外衣
原因可能在于,某些貌似同情的举动,并非发于「善性」,反而是出于压力或内心阴影的表现。
隐藏在善举底下的恶意,心理学家阿德勒在《The Science of Living》有所描述。他在此书中提出,攻击有许多型态,最常见的就是暴力,而另一种则是通过给予他人的善举,来满足自己的自卑感。
好比开头提到的学妹,当大叔大妈听到她的男朋友不如自己女儿的男朋友,就一副苦口婆心的劝她换个好点的;碰上她的男朋友比她女儿男朋友称头的,又开始鸡蛋里挑骨头,总之无论她怎么选,她都是弱者,都是需要被同情的那一方。
大叔大妈们表面上是感同身受想「为她好」,实则是在武装自己内心自卑感受到的刺激。
读者不妨可以回想,在你的生活周遭,是不是有些极度热心的人,他们貌似很有同情心,但他们的同情心往往建立在一厢情愿的理解上,并且在过程中不经意的突显出「你很弱,所以需要我的帮助」,是「强者对弱者」的高姿态。事后是否对你的反应很在意,如果不同意甚至会有不满情绪?
当一个用同情掩盖自卑的攻击者,他施以恩惠的目的不在行善本身,而是为求增强自己的存在感,肯定自己在人际网络中是「有价值的」,更甚者追求「高人一等」的乐趣。
有些人老在聚餐的时候,非帮别人买单不可,往往也是一种「害怕被付出」的表现。害怕自己被请客后,可能被出钱的人暗地里视为弱者,心底惶恐、不舒服。
当某些人的同情事实上是一种柔性攻击,我们内心自然有所防卫,所以我们不用因为抗拒这类行为而自责,好像自己不近人情。
那么当我们遭遇这类出于自卑的同情,我们该怎么做?
首先我们可以试着检视对方的同情究竟出于何种动机,我们可以试着将同情反投射在他们身上,好比当学妹再一次遇到大叔大妈的「关怀」,她便可以化被动为主动,去关心他们的儿女,了解他们的情况。然后学妹发现,其实他们的儿女情况各有好坏,而当学妹表示自己单位也有些单身小伙伴,或许能帮上什么忙。这样一来,那些本来缠着他的大叔大妈,反而多半都选择了拒绝,之后看见她也就不追着她问东问西。
当那些并非发于真心的人离开了,剩下真正同情人的人,跟他们相处起来倒是舒服多了。
学妹的经历验证了阿德勒的论点,真正有自信的人不会羞于接受他人的帮助,他们能够用健康的心态面对他人的同情,他不会因为害怕日后无法报恩,或是产生自己「没能力」、「丢脸」等羞愧感,推却他人的帮助。
有时我们面对身边某些特别执迷某个团体──无论宗教或其他团体──拼命「做慈善」的亲朋好友,或许他呈现出的不是个人的伟大节操,而是内心空虚、脆弱,特别需要被关怀的表现。
同情,澄清的不是情,而是一个人内心的自卑与自信。通过同情心的感受与互动,我们得以了解谁拥有强健心灵,谁才是真正需要被同情的一方,谁又是真正出于善意,谁只是通过貌似同情的举动消极逃避。
最重要的是我们得以从同情中检视自己,好在最需要的时候尽早处理内在的不安与恐惧。
解语§问心无愧的接受,比起一味付出更需要强大的内在力量。
- 上一篇:男人也怕分手 男人分手后有3个苦恼
- 下一篇:白点病是什么原因?三种因素容易诱发白斑